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河南人的诗意返乡 |这里有一封中秋诗会征集令
编者按:
我们需要一次诗意的回归,在熟悉的诗行里回到故乡,河南人对故乡的思念从来都不曾抑制。 公元795年,一位身在异乡的河南籍诗人,写下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1000年后的今天,
我们需要一次诗意的回归,在熟悉的诗行里回到故乡,河南人对故乡的思念从来都不曾抑制。
公元795年,一位身在异乡的河南籍诗人,写下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。1000年后的今天,又有一位豫记成员,同样身在异乡的河南籍诗人,写下了这样的诗句:
往昔,嵩门待月的美景寄托了我们对团圆的渴望。如今,千禧广场的巍峨承载了我们对幸福的向往。
从嵩岳寺塔到“大玉米”,这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旅行,传承着嵩山的风骨,积淀着河南人对故乡浓浓的感情。
十年之前,河南省诗歌学会与郑州广播电视台,开始以“嵩门待月”中秋诗会的主题,表达河南人对土地、对故乡的敬意。
今天,古老的嵩岳寺塔以大玉米的形象,在河南人的心中竖立起了一座崭新的文化地标。
月圆之夜,我们将在这座被河南人以乡土情怀命名的著名地标前,以诗的名义,对故乡表白。
河南是一片诗的沃野,《诗经》从未走出过河南,汉赋晋风尽在中原,唐诗宋词河洛占半,现当代诗坛,河南诗人的声音也恍如黄钟大吕。
这个中秋,由河南省诗歌学会郑州分会、郑州广播电视台和豫记联合主办的这场诗会,将在9月9日(农历八月十四)月圆时刻,在大玉米前举行。
@全体河南人,我们的故乡正在走进最具诗意的季节,那轮你最熟悉而又陌生的明月即将升起。疫情只能阻隔我们的脚步,却不能阻挡河南人执着返乡的那颗心。跨越山河大海,穿越四季变幻,这个中秋,让我们来一次对故乡诗意的表白吧。
如果你是豫记的成员、豫记的作者、豫记的读者,请用文字、诗歌、图片、视频的方式,对我们的故乡倾诉。
你可以在你所在的城市,寻找一个地标拍摄一张图片、录制一段视频、创作一首诗词、说上一段祝福,注明姓名、籍贯、职业、所在城市,发送到邮箱。
在自己的微博、抖音、视频号、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,尾部注明话题“#诗月郑团圆”,并@三名好友和豫记发布。
你的表白,将有机会于9月9日晚,在郑州大玉米前举办的“诗月郑团圆中秋诗会”上,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和全球河南老乡见面。
届时,豫记新媒体矩阵(豫记、桐话河南、这就是河南等),郑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矩阵,及省市主流媒体、网络媒体、新媒体平台都将同步报道。
此外,众多世界各地的豫记大咖、遍布四海的河南乡贤也将和我们一起共同传播这场诗意的盛会。(来源:豫记)